查看原文
其他

多一些平和,少一些暴戾;多一些公平,少一些强势;多一些敬畏,少一些恣睢

烟语法 烟语法萌 2019-05-15

          昨天公交车上,车辆到站,一中年男子从前门下车,与正在上车的一年轻男子撞了一下,可能是年轻人抱怨中年人怎么从前车门下车,具体不知说了什么。谁知,已经下车的中年男子开始猛力拍打公交车门,嘴里不停的对着年轻男子大喊,你下来,看我不弄死你!司机一看,马上启动车辆,中年男子奔跑着拍打车门,直到发现追赶无望。区区小事,何以暴戾到如此程度,如果年轻人下车,或司机开门,是不是一场恶斗?


   这几天,不好的新闻几乎一天接着一个,先是6月22日,湖南衡阳执业律师金钟在办公室被人杀害。经过五天侦破,凶手已经被抓获,居然是委托自己办理案件的当事人,案件在2017年法院已经一审判决,当事人并没有上诉。


   继而还有6月25日烟台叉车疯狂撞车案、6月28日上海徐汇男子砍杀幼童案……凶手已经不仅限于报复自己怨恨的相对人,而是指向了无辜的路人、弱势的幼童,暴戾凶残程度已经让人出离愤怒。



   无论这些凶手受到何种遭遇,不管在那个社会,在其采取暴力伤害手段的那刻起,他已经站到了整个社会的对立面,在任何社会都是不被赞成的,不被容忍的。那些在评论区动不动喊打喊杀的,在现实生活中暴戾成性的,不管你们的诉求正当与否,光凭你们的行径,早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。


   不可否认,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,每个人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,结婚买房、教育就医、父母养老,成了很多人不能承受之重。很多人将怨恨对象指向了自己认为过的好的人,将谋利对象指向了比自己更弱势的人,道德、法律、规则、秩序,在自己的私利欲望、报复心态之下,成了不堪一击、随意突破的东西。



   (以下是一位法律群友的留言)前几天在群里讨论系统内“同工不同酬”待遇不公时,有位群友立马来了一句“又不是没发你们工资”。当时我看到这一句,挺无语的,现在想来也挺无语的。他的这句回答堪称“名言”,可以解决任何这世上任何的不平。


   如果你是单位的领导,同样工作有人拿着1万元的工资,有人拿着1000元的工资,“又不是没发工资给你”,你认为挺合理的而放任这样状况;换个场景,如果那天你得了急病上了手术台,医生一边手术一边在聊徽信,你会不会觉得“人家又不是没给你治病”,理由合理? 


   如何这个社会人人都缺乏规则、公平意识,而是用简单粗暴、强势暴戾解决问题,马丁内莫勒那句关于“纳粹”的名言中描述的,直到自己感到无助而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为你说话的状态,是不是就会变成一种现实?


   6月20日,2年前受到班主任的性骚扰后抑郁的甘肃庆阳19岁女孩跳楼身亡。可悲可怒、可叹可怜的是,当时现场数百名群众驻足观望,在场不少人居然发出“跳啊,快跳啊”的言论,而且在各自朋友圈评论爆料。


   那些现场鼓噪者将别人的不幸遭遇当做调侃,实则是将自己的礼义廉耻公开丢弃让人不齿,转身自己的不幸遭遇也将会被别人拿来调侃。法律规则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,对这些人已经不能奢求什么道德要求,因为他们骨子里法律规则意识都不存在。女孩踏上楼顶出于不堪忍受疾病折磨,而最终跳下围观者的煽动鼓噪堪称帮凶,


   我们在提倡反腐肃贪、扫黑除恶、精准扶贫,其实更应该深层次的在社会各界推进社会公平规则建设。规则秩序、公平合理,才是化解社会矛盾、提高每一个人幸福指数的最有效途径。在每个人都能吃饱饭的基础上,追求医疗条件、教育条件、居住条件的更高物质要求,成为所有人目标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公平缺失成为万夫所指。


  公平的社会,人们会更幸福。如果没有公平的规则,破坏规则获益成为常态并传染开来,强势者恣意剥夺让弱势者的权益,而弱势者恶手伸向更弱势者,最后出现“国王与小卒放在一个盒子里”“以暴制暴”的原始同态复仇,实属人间悲剧。




   多一些平和,少一些暴戾:以暴制暴只能将问题压制,并不能实际上化解矛盾,更可能激化升级矛盾冲突,挑起更烈性的对抗,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信规则、社会越来越不讲求正义。


   多一些公平,少一些强势:上场当念下场时,强势与否永远都是在转换之中,唯有公平合理才能服人服众,防止被人临门一脚。


   多一些敬畏,少一些恣睢:破坏规则者,必被不守规则者所害;缺少对规则的敬畏之心,别人比会对他缺少敬畏之心。我们谴责凶手的暴戾恣睢,更要心系规则,敬畏规则,谨防成为暴戾恣睢的助推者和被害者!


            往期文章:法律人的困局,法治的硬伤!


            往期文章:真正的失望是沉默不语,因为有牵挂才会发声!


            往期文章:法律人,离开了法律信仰,等于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根本


            往期文章:不能让伪证、假证“理直气壮”的成为法庭的呈堂证供


            往期文章:探讨:开发商逾期交房如何适用诉讼时效(附最高法院相关判例)

   


       为方便与网友沟通,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:kelly489112(劳拉)为好友,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。请注明职业,以便分类建群。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